亡灵超度:道教盗取佛教的超度

今按,佛教早期无有超度一说,后起的大乘佛教时期,密教时期,才有了超度。中国自古也没有超度一说,佛教传入中国,才带来了超度。道教自古没有超度,后来盗取佛教的超度,以自庄严。今考中华古籍中,凡是说到超度的,大

亡灵超度:道教盗取佛教的超度

  

  今按,佛教早期无有超度一说,后起的大乘佛教时期,密教时期,才有了超度。

  

  中国自古也没有超度一说,佛教传入中国,才带来了超度。

  

  道教自古没有超度,后来盗取佛教的超度,以自庄严。

  

  今考中华古籍中,凡是说到超度的,大多数都指的是佛教,而且最早的超度记载,都是指的佛教,超度起源于佛教,无可置疑。

  

  今按“百度汉语”软件查证,“超度”一词解释如下:……3,佛、道教谓使死者灵魂得以脱离地狱诸苦难。

  

  元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四折:“你做甚么好事?超度谁?”明高明《琵琶记·寺中遗像》:“把公婆的魂魄来超度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三回:“请几众僧人念经超度他。”巴金《<神·鬼·人>序》:“家里念经,超度母亲。”

  

  

  据上语,《琵琶记》《红楼梦》中说的超度都是指的佛教,巴金的作品说的是佛教还是道教,暂不可考。唯有元代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四折中说的超度,指的道教,今摘录如下:“小道姓阎,道号双梅,在这云台观做着个住持。今日无事,看有甚么人来?(李四同旦儿上,云)自家李四是也。自从与俺那儿女失散了,十五年光景,知他有也无?来到这云台观里,与俺姐姐、姐夫并两家的孩儿,做些好事咱。(做见观主科,云)兀那观主,我是许州人氏,一径的来做些好事。(观主云)你做甚么好事?超度谁?”

  

  

  这个元朝时期创作的《鲁斋郎》早于明朝《琵琶记》和清朝的《红楼梦》,《鲁斋郎》戏剧台词中的超度,指的是道教,难道超度是道教先有的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我们继续看这个《鲁斋郎》里面的台词,还是第四折:

  

  “(李四云)我也为此事来,咱和你一同追荐者。(李徕冠带同小旦上,云)小官李喜童妹子娇儿。我母亲被鲁斋郎夺将去了,父亲不知所向。亏了包待制大人,收留俺兄妹二人,教训成人。今应过举得了头名状元。奉着包待制言语,着俺去云台观里,追荐我父母去。早来到了也。兀那住持那里?(观主云)早知相公到来,只合远接;接待不着,勿令见罪。呀,怎生带着个小姐走?(李徕云)我一径的来做些好事。(观主云)相公要追荐何人?(李徕云)追荐我父亲银匠李四。”

  

  

  在这里出现了三次“追荐”一词,这个“追荐”与“超度”乃是同义词。

  

  接下来我们来看“百度汉语”中“追荐”一词的解释:

  

  

  1,诵经礼忏,超度死者。

  

  唐宗密《盂兰盆经疏》上:“搜索圣贤之教,虔求追荐之方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回:“寨内扬起长旛,请附近寺院僧众上山做功德,追荐晁天王。”

  

  如上资料,则最早出现追荐一词的是唐朝佛教宗密法师的《盂兰盆经疏》,说明佛教在唐时就已经有了追荐的概念了,而同时期的道教,还没有资料可以证明有追荐的出现。至于说唐朝以前,佛教有没有追荐,我们还要继续考证。

相关推荐

推荐内容

推荐阅读